教你读懂暴雨预警信号
自7月17日起,我国河南多地雨势显著加强,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。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,河南省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;7月21日8时,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生效,预计本轮降雨将于22日结束。
那么,带有颜色的预警信号到底表示什么含义?遇见暴雨天气该如何保护人身安全?聚焦河南暴雨,本期健康关注教你如何“懂与防”。
“五颜六色的预警”到底该怎么看?
首先,来说降水量。“降水量”是一个针对于雨雪天气预警的量化指标,一般用“mm”作为单位。降雨等级划分如下图:
如果对20mm没什么概念,可以换算一下,普通的鞋底也就两厘米左右,超过20mm,鞋就开始往里吸水了。
到了暴雨这一级别,天气已经对生活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,此时我国气象局为了预警不同的灾害情况,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、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,将其划分为四级:Ⅰ级(特别严重)、Ⅱ级(严重)、Ⅲ级(较重)、Ⅳ级(一般),依次用红色、橙色、黄色和蓝色表示。具体含义以及注意事项如下图:
本次河南生效的是暴雨橙色预警,对于日常生活来说,天气预报提示蓝色预警就需要引起十分注意了,如果出现黄色及以上预警话,尤其是红色预警,就不要出门了。
为什么有的“暴雨”就和洒洒水一样?
很多时候天气预报提示已经是大雨乃至暴雨,但是看看窗外,发现下的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大,甚至还没平时的雷阵雨大,这是为什么呢?
究其原因,还是在于降水量数据。降水量的划分需要根据时间,例如暴雨,虽然降水总量达到了50mm,但它是以24小时计算的,换句话说,如果这个总量被均匀的分布在24小时内,那给我们的感觉就会是细雨霏霏,和站在雨中和用花洒淋水的感觉差不多,路上的积水也会被排水系统搞定。
当暴雨升级出现大暴雨时,24小时内的降水量大于等于100毫米时,淋浴感非常明显,像是无数个矿泉水瓶在向身体浇水。而此时的排水系统在处理雨水时较为吃力,会出现个别路段的积水,需要趟着水走路。
而人们口中的倾盆大雨就是特大暴雨,24小时内降水量达到250毫米以上,此时的感觉就像用盆向身体泼水。由于雨一盆一盆的往下扣,排水系统的吞吐量就会出现严重失衡,此时电视上出现的涝灾,在水中游泳等情况。
对于此次河南局部降雨量达到500毫米甚至600毫米,并且降雨时间集中,除去排水系统有限处理掉的一些,就会出现我们在视频上看到积水达到膝盖的高度,甚至到腰的高度。
暴雨来临时如何保护人身安全?
暴雨是夏天最常见的灾害之一,进入雨季之后,要经常关注天气情况。除此之外,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针对性的对策:
值得注意的是,被雨淋湿后,回到家中要记得及时洗澡,并清洗被淋湿的衣物。因为雨水往往携带有大量的细菌,极易导致疾病的发生。
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季风性气候的国家,每年一到夏天,便会开启“水龙头”模式,一不留神暴雨就会来到我们身边。日常生活中,我们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,做好个人应急预案,在暴雨来临时保护自身安全。
本文由 爱N次方 作者: 发表,其版权均为 爱N次方 所有,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 爱N次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如需转载,请注明文章来源。
目前还没人吐槽,来做吐槽第一人吧!